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论文荟萃
浙江省建筑工业化调研报告 | 2015年将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作者:zjzjxh     2015-02-03    
编者按: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器换人”,减少建筑施工污染、实现环境友好,对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第二季度,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经过40多天的走访、调研,对该省建筑工业化进行摸底,为2015年,浙江省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行了分析。
    为全面推进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今年6月,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先后走访了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浙江省天和建材集团、中天建设集团、宝业集团、东南网架公司、远大住工(浙江)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了浙江省建投工业化产业园、浙江省天和集团生产基地、中天集团建筑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宝业集团的PC生产流水线和样板小区建设工地、东南网架钱江世纪城人才专用房工地。还远赴长沙、合肥,考察了长沙远大住工的建筑工业化成果,参观了该公司PC部品生产厂和承建的保障房工地,考察了宝业安徽分公司中德合资项目的生产厂房和承建的保障房项目。参加了宁波市建协组织的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题研讨会,对金华市建协和广厦建设集团作了书面调研,总体情况如下:
    一、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规划目标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全过程联接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开发建设、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施工装配、咨询服务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随着人口红利逆转、资源日益紧缺、成本持续上升、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高事故的现状已经不可持续。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建筑业要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转变,通过整合设计、生产、施工、服务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确保提升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工程建设整体质量,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因此,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99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深圳、沈阳、绍兴等7个城市相继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城市。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加快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建筑体系,发展建筑工业化基地,开展建筑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无论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都要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俞正声主席主持召开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研究建筑产业化工作。《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指出,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目前全国有40家开发企业联盟型及部品生产企业型企业列入试点基地。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加强领导、政策支持、标准制定、项目示范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2012年,浙江省政府以办公厅152号文件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确定了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要求到2015年,建筑工业化建造体系初步形成,建筑工业化技术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浙江省预制装配式建筑(PC建筑)开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性住房单体建筑预制装配化率(PC率)达到30%。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正式起步,预示着浙江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起步较早,中间虽有起落,但一直未中断探索和实践,近几年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引起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视。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被命名为全国住宅产业化基地,绍兴市被列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精工钢构、亚厦装饰也被列入本专业国家级试点企业。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浙江省以绍兴地区的PC结构和杭州地区的钢结构两种结构体系为主导,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已有成型的生产流水线企业
    以宝业集团、杭萧钢构、精工钢构、亚厦装饰、东南网架等为代表的企业走在全省的前列。
    宝业集团与日本大和房屋合作,共同研发了“密柱支撑钢结构低层工业化住宅体系”,2013年10月,双方合资的第一条轻钢装配式结构体系生产线建成投产。2011年9月,宝业集团与德国西伟德集团公司合作,在合肥建设了一条年产50万平方米的叠合板装配式结构体系生产线。随后,又建成占地150亩的省内首条叠合板装配式结构体系生产线,设计可年产装配式住宅40万平方米。整条生产线完全按照目前德国最先进的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目前,该公司在合肥有6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正在建设,在绍兴也有35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项目,在上海还有两个项目。另有300亩地的轻钢结构项目正在实施,并有产品出口。
    2009年,由杭萧钢构设计、施工的全国最大的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武汉世纪家园竣工,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由11栋22至24层的高层建筑住宅组成,是我国第一个完全国产化的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项目。杭萧钢构除在萧山兴建了住宅钢结构构件生产基地外,在桐庐又兴建了住宅钢结构配套三板体系生产基地。目前,杭萧钢构年生产规模初步达到1000万平方米、产值300亿元,成为引领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二)产业技术日趋成熟
    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企业多项技术走在全国前列,产业技术日趋成熟。
    精工钢构的“精工集成建筑体系”改变了传统建筑分专业各自设计的模式,将建筑的各大组成分为多个产品子项,对各子系统的建筑、结构、水、电、暖通进行一体化的产品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各功能要求。集成建筑通过建筑产品的一体化、标准化,将大部分的建筑产品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将零散的材料实现工厂的单元化集成生产。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都利用建筑信息化(BIM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运营。
    亚厦装饰“木制品设计制作安装一体化”体系,实现了装饰用木制品生产自动化、节能环保化、设计制作安装一体化。
    东南网架研发的“装配式绿色低碳民用钢结构建筑体系”,通过“三板(内外墙板、屋面板)”关键技术研发、装配式民用钢结构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研发、配套设备集成技术研发等,形成集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楼板、预制化墙板、整体式厨卫等技术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模式,实现了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
    面对缺乏产品标准的困难,许多企业不等不靠,自行制定企业标准。省天和建材集团加强以PC构件为主导的产品研发,组建PC构件项目课题组,编制了《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和《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企业标准。
    宝业集团已经完成企业标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规程》、《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制作、施工、验收规程》的编制,2013年3月,经浙江省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通过技术论证,已完成备案工作。精工钢构整体装配式外墙系统、屋面系统等技术规程也已通过省建设厅论证,准予在全省推广应用。
    绍兴市采取“宝业集团+高校”模式,成立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研究中心,中心日常运营在绍兴市建筑业管理局的指导下进行。围绕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由宝业集团主导进行;涉及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试点示范项目、应用奖励等政府相关事宜由研究中心向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目前中心已开展相关工作。
    (三)示范项目加快实施
    杭州市萧山区充分发挥其钢结构产业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大力推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钱江世纪城人才专用房项目建筑总面积66万平方米,杭萧钢构、东南网架、省建工集团承建的一期一组团约计38万平方米,全部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建造。东南网架为该项目申报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工程获批2013年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获得国家专项资金补助2400万元。此外,正在筹建的恒达钢构办公楼、远大住工(浙江)公司临江产业化园项目也是萧山区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示范项目。
    绍兴市以宝业集团为引领,重点推行PC结构体系。目前从事建筑工业化的企业达到近30家,已落实多个项目试点,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
    省天和建材集团利用预制构件制造的专业优势,与有关房地产企业合作,生产PC部品,进入建筑工业化制造商行列。
    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1010工程”项目建设进展良好,截至8月底,“1010工程”基地总占地面积5286亩,已有9个基地开工建设,占地面积3766亩,“1010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67.68万平方米,已有9个项目开工建设,建筑面积48.88万平方米。
    (四)更多企业正在跟进
    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浙江省许多企业认识到,这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路径,抓住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
    浙建集团在德清县临杭工业区启动了建筑工业化创新基地,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500余亩,定位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平台,以PC预制结构、钢结构、装饰产品部件和建筑机械四大应用领域为主,力争打造成国家级建筑工业化基地。目前,省二建钢结构生产制造基地作为首个入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中天建设集团将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建立了中天建设产业现代化有限公司,在德清县签下了400亩土地的转让协议,作为中天集团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也是集团的示范基地,目前,厂房正在建造中,预计明年PC生产线试生产。同时,还准备在北京、西安等地再建四个产业化基地。
    广厦建设集团于2013年底成立了浙江森铂瑞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研发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的科技公司。公司生产基地设在嘉善县魏塘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8.3亿元。一期投资4.6亿元,占地120亩。建成后厂房规模23000平方米,三条生产线,主要生产住宅PC构件、内外墙板、楼板、阳台、叠合板。年产量达30万立方米。
    杭州市引进了湖南远大住工,成立了远大住宅工业(浙江)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现代建筑产业园计划年内建成投产,并开建1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项目。
    在宁波,由东部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3亿元,注册资本1亿元,占地120亩,地处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普利凯品牌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墙板、预制楼梯及阳台等系列建筑预制构件产品。现已成为宁波市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企业、浙江省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公司正在申报国家级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
    目前,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在乘势而起。但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对传统建筑业的一场颠覆,不仅仅关系到施工安装企业,还涉及设计、定额、造价、招投标、监理、物流、咨询服务等各个层面,需要全行业统筹目标和路径。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虽然已经起步,但形势不容乐观,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总体进展缓慢。实现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企业也面对着不少困难,存在很多困扰。
    1.政策法规还不完善
    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的行业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设计、定额、造价、招投标、监理、物流、咨询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
    尤其是验收标准的缺失,严重制约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产业现代化中的制造方式--建筑工业化,目前先行企业采取的自定标准、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的方法只能是权宜之计,企业标准毕竟不能替代行业标准,否则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调研反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需要从设计、生产及施工高度契合协调,但现有行业管理制度专业细分,客观上增加了新的生产方式推广的难度。
    2.政策扶持缺乏力度
    浙政办发2012-152号文件中虽然提出了一些政策,但缺乏具体实施办法。相比于绍兴市、宁波市和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等地方政府出台的推广措施和扶持政策,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明显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其次,政策落地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单靠建设主管部门一己之力难以成效。
    如果没有责任制以及强有力的考核相配套,好政策将会陷入画饼充饥的尴尬境地。
    3.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浙江省众多中小建筑企业是市场实施主体,他们的理念、实力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距离甚远。目前,该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极其不平衡,受土地、资金、人才三大因素制约,除绍兴、杭州外,其他地区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尚未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39家特级企业中大部分尚未介入这一领域。已经开展建筑工业化工作的企业,生产规模不大,同时还需要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三个环节的协调配套上下功夫。由于浙江省先进设备制造业不够发达,PC构件生产线设备制造、模具设计加工、配套五金材料等支撑体系未形成产业链。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尚未建立。
    4.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推行建筑产业现代化,适用人才缺乏是个大问题。
    首先,专业做建筑工业化的设计人才极缺,这类人才的短缺将成为一个瓶颈。其次,部品生产和现场装配的工艺流程应由产业工人来完成,传统建筑业中的农民工将无法胜任。三,按照建筑工业化方式建设的项目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现行项目经理的知识结构、管理理念、专业能力都需要重新培训方能适应。
    5.产品缺少市场认可
    无论钢结构体系还是PC结构体系,都是一种新型结构体系,一个新产品,市场对其质量、价格有一个评估、接受的过程。试点项目反映,成本要比原来略高,质量上使用的是企业标准,使得业主、消费者不愿接受。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建筑工业化前期投资资金巨大,但市场有多大,近期有多大,远期有多大,企业心中无数,因而不敢放开手脚。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在浙江省的推进,应尽快得到解决。
    三、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对策措施
    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结合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要结合浙江省建筑强省发展的总目标,着眼长远,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中的关键内容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尤其是建筑强市必须作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同时根据浙江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结合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稳步实施,持续改进。
    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参与,落实责任制,统筹协调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
    (二)完善服务监管机制
    要尽快建立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以法律手段保障和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
    探索建立PC部品准用证制度和质量认证制度,逐步建立起企业自控、行业管理、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建筑质量管理机制。实行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完善质量追溯机制,推行产品部品质量终身负责制。制定产业现代化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取费结算、建设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明确工程预决算方法,编制配套定额,逐步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三)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引导企业在提升钢结构和PC结构两种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基础上,鼓励互相融合、科研集成,为建立标准化部品构件体系创造条件。组织有关专家,尽快出台浙江省统一的、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标准及相关图集,技术规范和产品推广应用目录。
    依靠成熟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引导市场信心,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制定激励扶持政策
    从土地供应、税收减免、容积率奖励、工程总承包建设、财政补贴、绿色审批、信贷支持等方面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明确在现有各类经济(高新)开发区内优先安排产业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有关科研支持、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政策,并从节能专项资金中重点支持产业现代化投资项目。明确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各类保障房项目、公建项目及农房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率先推广应用PC构件和钢结构。优先将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评定为绿色建筑。省、市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产业现代化技术集成研究、标准编制和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引导更多骨干企业加入到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创建中。
    (五)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建筑企业推行建筑工业化后,原有的技能岗位和专业要求发生很大变化,需要一大批由现场操作转为车间操作的技术工人,这是培养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契机。
    建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充分利用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省建筑安装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资源,定向培养适应产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工人,并强化对劳动者职业技能考核,做到持证上岗。促进农民工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是实现浙江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摘自预制建筑网